当前位置:灵秀站>娱乐新闻>影视>

陈冠希狗咬狗图片震撼人心 为何被称是失去男性魅力的男人戏

影视 阅读(2.56W)

陈冠希狗咬狗图片震撼人心 为何被称是失去男性魅力的男人戏

香港的男人戏逐渐失去它的(男性)魅力,是否因为戏里戏外的男人(们)都因不爱思考而自觉“低等”,从而失去最基本自信心?《狗咬狗》让观众看见和联想到的,却是银币的另一面:承接一切以“无间”、“黑白”为主题的港产电影主题,香港导演仍旧在“生存”压力下透不过气来———为了“生存”,片中的男人们每一个都是濒临精神崩溃。念对白,如果不是力竭声嘶,便是喃喃自语,但那也只是港产片的一贯形式之一。更使人担心一干导演病得不浅的之处在于对是非黑白失去判断能力。一部《无间道》或许可用“忠奸无绝对”作为卖点,但当续集三集拍完又拍,而后来竟然没有新题材时,同样的“我只是想做个好警察”又再出现在另一部电影和另一位演员口中时,即便该片的编导坚持没搅胡涂,观众先精神错乱了。香港男人到底“伤”在哪里?香港男人,到底“伤”在哪里?《无间道》在三年前的出现,曾使人以为可使“受伤”的香港男人“重振雄风”,殊不知第二集、第三集的相继出现反而将第一集建立起来的自信推向自疑和自毁。本来只要心平气和,将不难发现在三部《无间道》里埋藏着的“男人伤痕”:“做自己便不能生存”。若把警匪斗法的故事背景换上买卖交易的现实生活,“卧底”不过是普罗大众自觉戴上面具讨口饭吃的艰辛的比喻。是以“生存”在香港人的词典里,其实就是“揾食”。这解释了《喜剧之王》和《少林足球》为何大受欢迎,香港影人最擅长的,是以“揾食艰难”作为“主题”,制造大量你死我亡互相逼害。而在一个自诩国际都会的城市里,电影不是发挥智能与娱乐并重的功能,却是常常提醒大众,“我活在随时没得吃的危机下”。

陈冠希狗咬狗图片震撼人心 为何被称是失去男性魅力的男人戏  第2张

当然,“吃”也可以只是比喻———要有得吃,便要有钱。香港电影一直宣泄的焦虑,其实来自对金钱、地位和身份求之不得的恐惧。问题在于,上述三者并非人的生存基本条件,但香港(男)人(因电影工作者占大多数是男人)却总会把对它们的追求隐藏在“只为一碗饭而不惜卖命”的包装里。换句话说,就是以“穷”作为不择手段的理由,骨子里它是争名逐利的借口。长期(告诉自己)没得吃,当然会“营养不良”。不断想着要“吃”得好,难免产生主观期望与客观现实的落差。香港电影中的男人,大多便是这些问题的“产品”。但自觉渺小不代表自我会跟着缩水。常见的情况是,他们只会日益膨胀,所以港产片几乎只有两种男性角色:一是小男人(通常负责喜剧片部分),二是大英雄。然而两者都有一个共通点:不怎么用脑袋,只会用口舌如smart talk和拳脚:打打杀杀。既是英雄,非得救美,《狗咬狗》的导演为了让陈冠希示范男人在这方面的“最高成就”,安排了一个弱智女孩给他的逃亡生涯带来大量负担。但编导可能没有想到,过多巧合(也就是不合理)的情节反而突显了电影背后的反智。

陈冠希狗咬狗图片震撼人心 为何被称是失去男性魅力的男人戏  第3张

杜琪峰是少数会让男人用脑的香港导演。但有更多编导爱以暴力掩饰香港男人的怕用脑。《狗咬狗》片长一百二十分钟,当中没有多少时候让两位男演员斗智,因为导演认为“为了生存,(男)人有足够理由变成最低等动物”。香港的男人戏逐渐失去它的(男性)魅力,是否因为戏里戏外的男人(们)都因不爱思考而自觉“低等”,从而失去最基本自信心?如果不幸属实,难怪吴彦祖会在短短两年便爬上一哥宝座———冯小刚对他的形容是,“他有贵族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