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秀站>生活常识>家居生活>

中国高校灾害事故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家居生活 阅读(2.31W)

中国高校灾害事故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高校一旦发生火灾,影响力大、涉及面广,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分享中国高校灾害事故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中国高校灾害事故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1

一、高校灾害事故概述

在灾害学研究中,“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和损失的现象和过程。据此定义,我们可以将发生在高等学校校园内外、学校行课期间,由于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出现的大学师生生命、财产遭受伤害和损失的事件认定为高校灾害事故。

这样的事故近年来在媒体上有过相当数量的报道,有的事件在社会上曾引起过强烈的反响,对受害人及其亲属造成的伤害触目惊心,后果之严重不能不发人深思。

如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的火灾,造成24人丧生,其中主要是大中学生;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杀人案;2003年4月28日至5月19日期间,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出现的167名大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等。

二、高校灾害事故主要种类

在高校校园内外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种类繁多。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如下类型:

(一)按发生事故的场所分类

1、校园内灾害事故。指大学师生在校园内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事件。

2、校园外灾害事故。指大学师生在校园外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事件。如师生外出乘车、购物、就餐、娱乐、旅游、探险、野外实习等所遭遇到的灾害,以及学生因在校园外租住房屋内发生的灾害事故等。

(二)按引发事故的原因分类

1、自然原因引发的灾害事故。如因发生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台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处于灾害区范围内的学校遭受损失的事件。

2、人为原因引发的灾害事故。如因管理不善、经费不足、蓄意报复、人际矛盾等因素,引发的火灾、食物中毒、打架斗殴、杀人偷盗、房屋垮塌等事故。

中国高校灾害事故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三)按事故的严重性分类

1、特大型事故。指出现了人员的死亡,或财产损失在100万元以上,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的事故。如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等。

2、大型事故。指虽无人员死亡,但受伤或出现身体不适者众多,有个别人员受伤严重,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达到10-100万元之间,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事故。如2003年4月至9月发生的几起大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包括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167名大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3、中型事故。指受伤或身体不适人数在10人以内,无重伤者,财产损失在1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不大的.事故。

4、小型事故。指个别人员轻伤,财产损失在1万元以下,未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故。

三、高校灾害事故原因分析

高校发生灾害事故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因素:

(一)不可抗拒因素 因学校地处各种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学校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只要学校对这些常发自然灾害有足够的认识,在学校硬件建设上有所考虑,对师生进行了防灾减灾知识教育,一般来说,这样的事故引起的社会影响都不会特别突出,我们在此可以不做重点探讨。

(二)经费不足,监管不力 有些学校因办学经费不足,对于年久失修的教学楼、宿舍楼及其它教辅场所在未进行全面整改的情况下,不得不继续使用,因而随时都可能发生事故,学校有关部门对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监管不力,也容易导致灾害的发生。如后勤部门对食堂的监管不力,可能会导致食堂卫生不达标,师生因食用了过期变质的食物而发生食物中毒等。

(三)重视不够,麻痹大意 在高校扩招这几年,学校各级管理者十分重视各自的经济效益,却忽略了校园的安全管理,对校园安全隐患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强化不够,故因违规使用电炉烧水做饭、使用“热得快”烧水、私接乱拉电线、使用燃气时不注意操作规范、吸“倒床烟”、在床头点蜡烛熬夜读书等引发的灾害事故时有发生。

另外,近年来学校不重视教师良好师德的培养,忽略了协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因教师课堂管理不当,如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或体罚殴打学生等,导致学生离校出走、自杀,或报复性打人杀人事件也有发生。

(四)心理失衡,蓄意破坏 当前因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学生学习繁重,或因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善人际交往,不懂如何正常的与他人相处等引起的心理疾患呈上升趋势。而心理失衡达到一定程度,则往往导致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对一起玩耍的同学不满而将四名同学杀死并潜逃。

中国高校灾害事故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2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放办学”成为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也给高校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

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财物丢失现象严重,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不知道校园报警电话,会到食堂外餐饮点饮食,个别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类型多样化,除了较为高发的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外,心理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新难点、新挑战。

因此,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自觉抵制各种不法侵害,营造安全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中国高校灾害事故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第2张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遇到严重挑战,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涌入加上社会上一些错误舆论的导向,且与网络信息传播相结合,给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意志力不坚定、辨别能力差的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忽视安全问题,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如果遇有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热点事件,加上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导致集体游行、暴力打砸等行为。

在开放办学的态势下,校园周边环境也日趋恶劣,给校园安全造成很大影响。网吧、黑出租、无证的饮食摊点、不规范出租的民房,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往往成为高校学生的安全事件的常发地。高校所处的一些特殊地理位置,地处依山傍水的郊区,也成为安全隐患所在。

所在高校紧邻人工湖,每年都会发生几起伤亡事故。另外,部分高校存在一些人文或自然景观,每到节假日,游客大量涌入,也给校园治安造成影响。

2、学校因素

高校公共场所众多,宿舍、图书馆、餐厅、机房、自习室、运动场等都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存在偷盗、财物丢失,疾病传播,火灾,拥挤、踩踏等安全风险,如丢失财物的同学中,有的.发生在宿舍、有的发生在自习室、有的发生在公交车上。

设施不健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如消防器材不能及时更新,逃生通道不畅;安装了门禁系统和监控摄像装置,但存在不开启或成像不清的现象;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存在心理咨询场所狭小,人员、设备不足的问题;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各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定了本校的校规校纪,但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甚至缺乏法律依据,导致管理者的行为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支持。

同时,有些高校管理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遵循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轻防范,重处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自我防范意识弱。90后大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差,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应对问题掉以轻心,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实际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险境,因缺乏救助常识,往往不知所措,难以应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遵纪守法意识差。部分同学违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酗酒、打架或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造成自己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害。在实践教学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引发安全事故等。

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由于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感情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因素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强迫、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引发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等安全问题。

例如在每年毕业生离校期间,部分毕业生因种种原因拿不到毕业证,对学校心怀怨恨,或因感情、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加上离愁别绪,平时累积的矛盾在此期间集中爆发。于是一些毕业生情绪冲动,酗酒,打架,吵闹,摔砸物品,破坏公物,安全问题由此产生,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已成为困扰诸多高校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