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秀站>人文素养>育儿经验>

大学选课自由并烦恼着

育儿经验 阅读(3.04W)

大学选课自由并烦恼着,每个新学期伊始,对所有奔忙于校园中的新身影和老面孔来说,选课都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大学生在享受自主选课制度带来的学习自由的同时,也不得不为此花上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平添烦恼,现在分享大学选课自由并烦恼着。

大学选课自由并烦恼着1

自主选课做不到心想事成

哲学系新生马晶:选课比高考填志愿还麻烦入学的第二天晚上,全寝室就开始集体研究那本《本科生培养方案》。选课是我们从没经历过的事情,虽然许多专业课、文理平台课辅导员已经帮我们安排好了,可就挑那么一两门选修课也让我花去了一上午时间。原来以为交了选课表就跟交了高考志愿表一样万事大吉了,谁知上网一查有一半的课都没选上!

选课真是个让人头痛的活,比高考填志愿还麻烦!”

社会学系大二学生许旖旎:“拿到篮里都是菜”我今年大二了,起初选课时我很兴奋——大一时我们选课晚,课都被学长们选完了,所以没选到什么喜欢的课。

好不容易熬到大二可以跟学长们一起选课了,想把一年级时想选而没选上的文理平台课都补上。起初我顺利地选上了所有想选的平台课,谁知不久后我原来选上的学分被“踢掉”了一半!后来知道是学校为了保护大一新生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于是也只好接受并尝试选其他的课。由于大一时我修的学分太少,所以为了赶学习进度,我只能“拿到篮里都是菜”,选上什么是什么了。

物理系大四学生张致诚:临近毕业马哲还没选大一、大二时以为高年级再去修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类的课会比较占优势,于是不知不觉一拖就拖到大四,想选时却怎么也选不上了。

因为我已经开始实习和准备毕业论文,可以坐在教室里上课的时间实在很少。这个学期我只能选两个时间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但不幸的是两个时间段都没选上。于是万分焦急的我只能去苦苦哀求任课老师,在老师的签名同意之下,我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大学选课自由并烦恼着
  

老师上课引入竞争机制

自主选课在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求的.同时,也在老师中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优者门庭若市,差者门可罗雀,一切都变得很现实。关于这一点,老师们似乎很有自信。中文系陈思和教授认为,应该把更多的课放到一个公共平台上,让学生自己取舍,然后在竞争机制中优胜劣汰,学生不喜欢不愿意听的某些课程完全可以取消

基于这种竞争机制,自主选课对老师的学术水平、授课能力及个人魅力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老师们必须不断完善自我来吸引学生。然而即便是人气很高的老师也并非高枕无忧。

吉国祥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上,能容纳150人的教室座无虚席,教室后面和窗外都挤满了人。但吉老师对于自主选课有着另一番考虑:“现在的选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质量。以前按系别授课,学生是固定的,老师更容易熟悉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

自主选课之后,学生流动量大了,这一点便很难做到了。此外,许多学生因为上网选不上课而向我‘苦苦哀求’,可名额满了,教室也满了,这也令我十分为难。”

自主选课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院系学科间的界限,也就是说一个老师可能要同时为来自各个不同院系,拥有不同知识结构、背景的学生讲授同一门课,如何协调学科间的差异,令所有学生都受益又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愿意为自由付出“代价”

从发一张课程表到学生自己选课排课,从只能排队到机房选课到可以在任何地方选课,复旦的选课制度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在一次次的尝试和变化中走到今天。自主选课令学生的学习变得自由,但它时不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使学生选不上想选的课,因而学生时常会对它生出一些“不满”。但大多数学生表示,这些“不满”是为“自由”付出的代价。

学生认为,现行的选课制度的确存在不完美的地方,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老生常谈的教育资源稀缺问题,而这个问题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的。但不管怎样,与过去的复旦相比,还是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上的自由。如果复旦至今沿袭发课程表的做法,也就不会横生诸多枝节,但相应的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也就没有了。

大学选课自由并烦恼着2

一选课,为啥系统就崩溃了?

说到去年的抢课经历,大二男生陈振依然耿耿于怀。“学校通知当天12点公共选修课开始报名,我早就坐在电脑前面了,好不容易打开报名网页、选上心仪的课、按下‘提交’按钮后,系统突然就卡住了。等我刷新多次终于重新登录后,想选择的那些课已经满员。”

“幸运儿抢到了自己心仪的课程,而不怎么幸运的只能转战别的没被人抢完的课程。我觉得选课只有一个秘诀,就是靠运气。抢不到心仪的课程,还折磨着你的精神。”对于选课,大三女生菲菲感同身受。上周,记者走访了本市几所高校,不少学生都表示,他们在选课开始前就守在电脑前,但能选上心仪课程或热门课程的`只有三分之一。

为了选上课,很多人还会在学校电子阅览室外排长队,每台电脑前至少围着三四名等待选课的学生。“每次抢课,为什么学校的教务系统总要崩溃?这让我们抢课的人更崩溃啊!”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

大学选课自由并烦恼着 第2张
  

高分易过的选课共识才是主要矛盾

为什么选不上课?记者在走访中找到了答案。一位高校辅导员告诉记者,选课系统其实一个学期只用几次,如果为了几次选课而提升服务器性能不太划算,所以才会遇到蜂拥而至的人潮时突然崩溃。此外,很多高校的选课系统都是给校内软件学院或者计算机学院来设计,参与项目的多为学生,没有大型网站的经验,所以在设计之初可能就存在一些漏洞。

记者发现,造成选课难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多数学生把高分易过当做选课的标准。去年毕业的心语告诉记者,她在选课时会把任课老师期末给学生多少分数当做首选标准,课程的趣味性其实不在考虑范围之内。“选修课老师给的分数高可以弥补专业课分数的不足,对自己的排名和参评奖学金有着重要作用。”

“哪些选修课老师给分高?”“跪求容易过的选修课”……在大学贴吧里,“千万不能让选修成为学霸们奔向奖学金的拦路虎”成为了共识,可谓“均分不够选修来凑”。更有甚者整理出了一套选课“攻略”,涵盖了课程名称、分数多少、点名情况、考试形式等项目。

有的课爆满,有的课“流产”

记者发现,与一些选修课名额难求相比,还有一些选修课因为选择人数过低而达不到开课标准,或者课开了后但出勤率很低。“当时听说这个课很火才报名,但上课后却发现学不到什么东西。”大三男生王川告诉记者,开课没多久他就没兴趣了,这个学期竟然逃了三分之二的课。

针对此问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王虹翔表示,高校选修课应该针对学生数量进行调整,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选到感兴趣的课,但最重要的还是老师讲的内容,“不断提高课程质量无疑是把学生留在课堂最好的办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到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