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秀站>星秀>

罗京个人资料简介 人物简介 ​因病逝世 人物履历

星秀 阅读(2.57W)

罗京简介

罗京,男,1961年5月29日生于北京市朝阳区,1979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1983年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新闻联播》节目。与赵忠祥、宋世雄并称"播音三巨头"。2008年7月被确诊....

罗京个人资料

罗京,男,1961年5月29日生于北京市朝阳区,1979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1983年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新闻联播》节目。与赵忠祥、宋世雄并称"播音三巨头"。

2008年7月被确诊为淋巴癌,并暂停工作入院接受治疗,期间还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和化疗。2009年6月5日早晨因病去世,终年48岁。

罗京个人资料简介 人物简介 ​因病逝世 人物履历

罗京照片

罗京人物简介

罗京罗京,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新闻联播》节目最资深的男主播之一。1961年5月29日生,重庆市南岸区人。1979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1983年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新闻联播》节目。在央视任职25年期间,罗京以及其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沉稳大方庄重的播报风格赢得了业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并创造了25年无差错播报的佳绩。2008年7月被确诊为淋巴癌,9月被确诊患有淋巴瘤,并暂停工作入院接受治疗,期间还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和化疗。2009年6月5日早晨不幸因病去世,终年48岁。妻子刘继红,有一子名罗疏桐。

罗京​因病逝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他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淋巴肿瘤,但还是坚持做完了奥运的直播报道工作。2008年8月31日,已经经历过一次化疗的罗京克服病痛,重新登上新闻联播的主播台,然而那一次短暂的回归,却成了观众记忆中永远的定格。之后罗京就没有再公开露面开始入院治疗,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以化疗为主。不过心系主播台的他偶尔也会通过其他方式与观众进行交流,每次他都表现得乐观、积极,对康复充满信心。

在查出患病后,他坚强的和病魔作斗争。无论是化疗、放疗,主罗京治医生、护士都说他是他们见过的最勇敢的,最坚强的癌症患者。他说得最多的话是:“我会早一天,早一点儿回到我的工作岗位上。”

2009年5月29日罗京刚刚过完48岁的生日,那天,央视的同事还来到307医院给罗京过生日。据罗京治丧委员会发言人郎永淳介绍,罗京当时的精神状态特别好,跟同事们聊了一个多小时,当时他很乐观。

郎永淳:关于罗京老师的病情是这样的,在奥运会前夕查处患有淋巴肿瘤后,他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行化疗。春节过后,在2月7日,他转移到307医院。在相关专家参与的会诊后,2月9日,罗京老师成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个月后,罗京老师在身体复查时发现,淋巴结淋巴瘤细胞消失,病情缓解。随后,他进行了口腔溃疡等并发症的治疗,病情相对稳定。6月1日,他的病情突然恶化。6月4日下午2点,专家对其进行会诊。下午4点左右,罗京老师的心脏和循环系统突然出现衰竭,虽然已进行了抢救,病情也逐渐平稳,但到夜间其病情又不断加重,最终在2009年6月5日早上不幸去世。网友制作的缅怀罗京的视频短片“《新闻联播》主播罗京今晨去世享年48岁”上传至优酷网。截至11时18分,该视频播放量超过了21万,1892人留言评论表示哀恸,祝福罗京一路走好。

2009年6月5日罗京因病不幸去世,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就罗京同志逝世向中央电视台发来唁电。唁电说“惊悉罗京同志不幸英年早逝,在此表示沉痛哀悼!”

李长春同志对罗京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罗京同志是我国优秀的播音员,政治坚定,德艺双馨,为全国亿万电视观众所熟悉和喜爱。罗京同志在26年的播音实践中,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为中央电视台的品牌建设付出了辛勤与汗水。”

李长春同志请中央电视台向罗京家属转达他的深切慰问,望其家属节哀保重。

罗京父母一直住在央视梅地亚中心后面的内部职工宿舍里,这是央视当年分给罗京的住房,和罗京后来在金融街买的房子距离不远,平时也方便走动。罗京的母亲至今都不知道儿子去世。几年前就开始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这两年更严重了,很多事情都已经糊涂 ,对家里的亲人有的都认不清。2008年9月底,正是罗京开始去医院化疗的时候,罗母也得了脑血栓住院。 出院之后,罗京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现在老人家半身都瘫痪了,你说谁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幸好她糊涂了,要不然早就会开始怀疑”罗京的表姐向记者说。

与老伴相比,罗京的父亲非常痛苦———2009年春节,他最后一次见到儿子,那也是罗京最后一次回家陪爸妈过年,随后罗京便住进了307医院。亲人们全部隐瞒了罗京后来的病情反复。“只说好的,不说坏的,一直骗老人家说在康复中。”但是6月5日早晨,善意的谎言被残酷的事实戳穿。老人从梦中被叫醒,由央视特派的工作人员匆匆接往307医院,去见儿子最后一面。回来后,老人几乎情绪崩溃。

罗京的父亲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都不见,电话线拔了,手机也关了,谁敲门都不开。直到罗京的表姐回家去敲门,他才打开。后来他说,他那时不只是伤心,更是生气,生气我一直对他隐瞒罗京的病情,说:‘你们要是早点儿告诉我,我至少还能看一眼活的啊!’唉,其实最后那两个礼拜谁都见不到小京了,他一直在全封闭的高压仓里住着。”

然而,从5日之后,罗京的父亲也被迫加入了“撒谎”一族,默默地与晚辈们一起继续哄骗坐在轮椅上的老伴。

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同时该委员会新闻发言人郎永淳五日中午在307医院接待了前来采访的媒体,正式向外发布罗京病逝的消息。罗京的大哥亦现身,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因此郎永淳表示,希望媒体不要过多打扰罗京家人。

2009年6月11日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追悼会。

罗京追悼会现场直播上名嘴大腕云集,但大家都情绪低落,因为大家是来送罗京最后一程, 来参加罗京追悼会的。群众也自发前来,还打出“罗京一路好走”等横条。中央领导李长春发唁电 称赞其“德艺双馨”。

前来吊唁的有:邢质斌、宋世雄、徐济成、濮存昕、赵忠祥、鲁健、高博、敬一丹、沈力、沙桐、白幡、管彤、董浩、于嘉、李咏、刘建宏、崔永元、张宏民、张泉灵、桑兰、毕福剑、蒋大为、陈铎、康辉、刘纯燕、杨健、白岩松、撒贝宁、郎永淳、马东、郎昆、贺红梅、董卿、周涛、朱军、王小丫、李瑞英、李修平、冯巩、李佳明,央视主持人及央视台长焦利,同时还有罗京的朋友,同学。

人物履历

罗京的父亲是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人,母亲是重庆市南岸区人,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才来到北京,罗京是家中的老二,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1979年当罗京还是北京酒仙桥一中高二理科班的学生时,他对未来的想法十分简单,只要今后能考大学有书念就挺好,可是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罗京的人生。

就在年轻的时候这一年的初夏,一位同学跑来找罗京一同去考中国传媒大学。有趣的是招生老师相中了罗京清秀端庄的形象和清爽悦耳的嗓音,罗京的同学却落选了。由于罗京始终认为自己的真正较量是在为之准备了多年的全国理科高考上,因此在考试时没有任何负担,而这种轻松的心理状态反而使罗京顺利地考取了中传。

新闻系播音专业

罗京所学的是新闻系播音专业,他们班30个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在新闻战线工作过的,身为小弟弟的罗京却是一张白纸。入学考试时罗京的专业分数刚刚60分,但到了毕业考试时他的专业分数已名列前茅。他十分感谢自己身处一个学风良好的环境,更庆幸自己遇到了许多倾心栽培他的老师。在当时,中国播音最高领域是众所周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人们依然习惯于从“话匣子”里聆听政府的声音。因此罗京也萌发了一个梦想,他精心准备的毕业论文也是有关电视播音方面的。然而罗京的才华同时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的青睐,他又一次被命运之手引领着跨进了一个正在起飞的新兴领域,开始了他的电视新闻播音生涯。

6月5日罗京21:30,央视《东方时空》播放了一期临时赶制的纪念罗京的特别节目,节目回忆了罗京生前的工作,还向观众展示了罗京生前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昨天(6日),节目的视频成为网上热帖,种种细节,令很多网友泪流满面。

节目中,第一个播报罗京去世消息的纳森眼圈红肿:“今天早上在《新闻30分》最早播出这个消息。坐在罗京老师以前播音的位置上,我特别特别不愿意播。”

在新闻主播室30多个人共享的40平米狭小空间,罗京甚至没有一张自己的办公桌,在他的主播座位底下放着一本已经被翻烂的最新版《现代汉语辞典》。罗京生病后,他在办公室的私人物品一直被同事们小心地呵护着,观众的来信、千纸鹤也好好地留着。节目播出了他在2007年做客《艺术人生》时说的一段话,现在听起来让人动容:“我希望退休的时候,观众不是记住我的形象,而是记得有哪些大事件是通过我的播报知道的。”
节目里,海霞回忆,自己第一次登上《新闻联播》主播台就是和罗京老师搭档,当时特别紧张,罗京帮助她放松:“我问,罗老师,您今天穿什么衣服,他说没事,你穿什么,我随你。”一位幕后工作人员回忆,刚来台时,与罗京老师并不熟,但罗京看到她是孕妇,那天就特别说:“递稿子的事情就让别人来做吧,这里的电线很多,当心绊倒。”

李瑞英透露,自己除了和罗京是老搭档,也是30年的老同学,本来约好今年9月全班同学一起庆祝相识30周年……她特别提到去年夏天罗京刚刚得知自己患病后的情形:“当时离他担任奥运火炬手还有两周时间,他跟医生说,千万替他保密。直到完成奥运报道任务后,他才很平静地和台里领导说,‘我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特别坦然,他就是这样一个意志力特别强的人。”

307医院的医生、护士也满含热泪地回忆罗京住院的情景:“他的口腔溃疡特别严重,每次吃饭都要用麻药漱口,很痛苦,后来没办法说话,他给我写了4个字‘全力配合’。”5月29日,罗京在医院度过了自己48岁的生日,他的主治医生回忆:“据他太太说,他是一个不轻易流露感情的人,但是那天他说了很多话,我都流泪了。”

工作压力

197罗京早年主持新闻联播8年,罗京进入央视前5年——《新闻联播》开播

1979年底,《新闻联播》首次出现播音员图像,而在此前近两年的时间里,观众只能听到播音员的声音,看到的只有新闻背景画面。

1984年,罗京在《新闻联播》的第2年——《新闻联播》尝试微笑播报

“随着与国际社会交流的加强,看到了国外很多新鲜的播报方式,例如女主播的微笑。”1984年,卢静首次在《新闻联播》中尝试了微笑播报的方式,此举在当时还引发了不少的争议。随后观众普遍反应良好,解除了“微笑危机”

1987年——罗京在《新闻联播》的第5年,央视开始收录美国CNN新闻。

从1987年3月1日开始收录美国CNN新闻开始,《新闻联播》不断地在开放的世界开放自己。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1992年12月19日,中央电视台在美国建立记者站。1994年7月21日,《新闻联播》直播亚太一号卫星发射的情况,首次在同步报道中实现了同步编排播出。

2006年——罗京在新《新闻联播》的第23年,《新闻联播》换脸

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换脸”后,网民热评如潮。当晚7时,两位年轻的播音员——三十出头的康辉和28岁的李梓萌——加盟《新闻联播》。据悉,“康李配”是这档世界上收视人数最多的电视新闻节目17年来第一次出现的新面孔,也是目前最年轻的一对拍档。

罗京的去世让许多喜欢他的观众悲痛欲绝,也让许多同事朋友扼腕叹息。据郎永淳介绍说,罗京老师在工作方面无差错播报26年,给后辈们起到了表率作用。但26年无差错有着怎样的意义,新闻主播的工作背后又有怎样的艰辛,昨日(6月8日)一些业内人士向媒体揭秘新闻主播的工作和生活。

罗京数度遇险,均化险为夷

最开始由于网略、通讯的不发达,《新闻联播》主播所念文字还是手写稿,手写稿上经常会有很多修改痕迹。而自1979年《新闻联播》引进提示器、录像身背以来,新闻可以提前录播,这给主播减轻了不少工作压力。到1996年《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这次改革给《新闻联播》带来了时效性的改革,同时也给新闻主播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此前备受争议的“哈欠门”、“补妆门”事件就是因为直播过程中要想做到“零错误”是难上加难,很少有主播在播报新闻时一个错误都不犯。

但罗京从邢质斌 罗京事播报工作20多年来,遇到过无数次的紧急情况。我国播音界泰斗级人物张颂讲述了李瑞英和罗京遇到过的一次紧急情况:有一次一条重大新闻在节目开播之后才送到演播室,要求主播无间断播出15分钟,当时李瑞英在主播台下给罗京一张张递稿件,罗京看到稿件的同时必须立刻播报出来。但是突然有一张稿件李瑞英怎么也找不到了,好在罗京播完前一张稿件的最后几句时,李瑞英终于找到,尽管此次两人化险为夷,但播完之后两人都因精神的高度紧张而几近虚脱。

另一名央视工作人员回忆说,有一次节目已经开播有一条新闻的稿子却还没有送到罗京手里,直到工作人员狂奔进演播室把画满了修改符号的稿子送到罗京的播报台前,在场的领导、工作人员全都屏住了呼吸,但罗京依然沉着地将陆续送来的17页的稿纸一字不错地念完,中间没有皱过一下眉头。

《新闻联播》工作压力大,制度严苛

《新闻联播》主播李瑞英在介绍主播工作状况时说,之前的《新闻联播》播报速度是一分钟播180个字,现在信息量大了,一分钟必须达到300字,这种语速一般人是达不到的。而比语速更加恐怖的是《新闻联播》对时间的严格限制,有时候一条新闻播完时间还剩下几十秒,这时工作人员会递上一条短讯新闻稿,多少字念多少时间都严格限制死了,主持人话音刚落,就会切下面的节目画面,一秒都不能多、不能少。

新闻主播不仅有着过大的工作压力,还要面对严厉的工作制度。央视主持人有时因为一个错误就要立即离开工作岗位。主播们工作时常常嘴里念新闻、手里挪稿子、耳朵还要听导演指挥,罗京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26年都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凭借的是过硬的专业素养。

而罗京在患病期间一直坚强乐观,常对同事说等头发长回去就可以重新工作,这也是因为《新闻联播》对主持人的形象有着严格要求,罗京生前每次剪头发都要报请领导批准。而除了外表保持一成不变,新闻主播还要时刻保持庄重、严肃的形象,不能过多参加娱乐节目。

去年罗京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新闻联播》的主播大多数时候都是穿着西装,就连颜色也没什么变化,包括发型都要保持一样。“前两天我和台长说,我得剪头发。我说灯光师看了我的头发害怕,怕把灯打穿了,出来影子要扣钱的。我是为灯光师剪头发。可是台长不同意,说剪完了头发,大家就不认识你了。”

除了形象一成不变外,主持人还要保持严肃、庄重和沉稳的形象。对此,罗京拿同为央视主持人的毕福剑(毕福剑吧)作比较:“唱歌我比毕福剑强,可是即使在他的节目中我也不敢表现。我节目的形式不同,决定了表现方式的不同。所以,我走在街上,人家看到我会说‘那不是罗京吗’,可是没有人过来。要是看见毕福剑,肯定很多人跑上去喊‘老毕’。”

以罗京为代表的新闻主播不仅工作压力大,平时生活中也是高度紧张,一名央视工作人员介绍播报新闻日日都要准时而且必须随叫随到,因此很多新闻主播家里都要用5个以上的闹钟,确保每天能准时醒来去参加新闻播报。而罗京此次逝世,也引来了大家对新闻主播工作压力过大的猜测和争议。

情感生活

一见钟情

一次,追悼会上妻子同样在北京广播学院读书的刘继红,带着问题到导师李钢教授家去请教,恰好碰到了回母校拜访恩师的罗京。刘继红对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五岁的师兄敬佩不已,趁机向他请教了几个播音方面的问题。因为专业相同爱好相似,两人聊了很久。刘继红给罗京留下了文静大方的印象,而她这种性格,正是罗京所喜欢的。

第二天,刘继红接到李师母的电话,问她对罗京印象怎么样。毫无思想准备的刘继红,被师母问得有点不好意思。师母热情地说:“正好罗京没有对象,我看你们挺般配的……”挂掉电话后,刘继红心潮澎湃,她觉得罗京为人谦和朴实,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他的气质和风度也让她心动,可是,他毕竟是名人,他能看上自己吗?

自从那次不期而遇以后,刘继红经常在李教授家里见到罗京,每次他都“蓄谋”在老师那里等她,然后再送她回寝室,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楼梯拐角处才离开。当时,罗京没有谈及感情,倒像个大哥哥一样关心她的学业,还带女孩子爱吃的零食给她。他的细心和诚恳渐渐打消了刘继红的顾虑。

一个傍晚,两人十指相扣,沿着广电总局门口的那条大街来回走了几十趟,谁也舍不得先说分手。说再见的那一刻,罗京鼓起勇气说:“继红,我挺喜欢你,让我在一起好吗?”

谈婚论嫁

经过二三年的交往,两人开始谈婚论嫁了。这时,双方父母却有了疑虑——罗京的父母是朴实的知识分子,担心出身于高干家庭的刘继红有娇小姐脾气;刘继红的父母则担心罗京是“国脸”,他在家里会不会摆名人架子,让女儿吃苦呢?

罗京了解到准岳父岳母的顾虑后,就提着一个水果篮来到刘家看望两位老人。刘母与罗京闲聊时,随口问他喜欢哪种类型的女性。罗京实话实说:“我喜欢那种通情达理,有事好商量的女孩。漂亮当然好,但如果长久相处做夫妻,许多外在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内在的东西就会慢慢显露出来。可爱的女孩不会因为漂亮就趾高气扬,也不会因为长相不美就自卑,她能理性地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

罗京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刘父坐在一边听着,满意地点了点头。吃完饭后,罗京抢着去洗碗。刘母连忙阻止说:“女婿头次上门,哪能让你做家务啊!”刘继红听母亲这样说,羞中带喜地说:“妈,你跟爸都答应啦?”母亲含笑点点头。

刘继红之后也硬着头皮到“国脸”家里探虚实。在去准公公婆婆家之前,从来不下厨做饭的刘继红跟女友现学了三个菜:老火鸡汤、白灼虾、香菇菜心。鸡汤需要时间炖,虾放点盐和水煮一下,菜心不能炒得太老,看起来十分简单的三个菜,她却不是煮得时间过长,就是盐放得太多,三个菜学了一个星期。

那天刘继红到罗京家时,罗京已经悄悄把饭菜准备好了。刘继红钻到厨房里“手忙脚乱”一阵后,饭菜热气腾腾地端上了桌,不知内情的准公婆面带微笑,认可了这位勤快的“娇小姐”。

全职太太

1988年6月,罗京和刘继红在北京举行了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婚后,刘继红考虑到丈夫职业的特殊性,一个人把家庭重担挑了起来。每天晚上,不论罗京多晚回到家,家里都亮着一盏温暖的灯,累了一天的刘继红总是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等他。罗京一踏进家门,她就递上一杯热茶,茶里不罗京是泡着胖大海就是泡着几粒红枣……

1995年,罗京和刘继红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大胖小子出世了。罗京给爱子取名“疏桐”,这缘于他特别喜欢的一首唐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罗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梧桐树的枝干挺拔高远,长大以后成为品格高洁的人。

1996年以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录播,就是当晚7点的节目可以提前录制好,到时候播出就可以了。从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稿子提前十分钟才到播音员手里,而且越是重要的新闻,稿件来得就越迟,有时甚至到要播音时才拿到稿件,这对播音员的素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尽管罗京在主播这个位置上已经干了多年,但他依然感到天天都在走钢丝。当时,台里规定每念错一个字要扣200元钱,如果累计错三个字以上,就要去学习班充电,考试过了以后才能重新上岗。其实这些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新闻联播》关注度极高,那是容不得丝毫马虎的,罗京和其他播音员一样,播音时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有一次,一个外行人问他:“你们每次节目播完后,和搭档收拾资料时都说了些什么呀?”罗京笑着说:“我在说:终于又过去了一天!”刘继红知道这件事后,深感丈夫在工作中压力很大,就在家里尽量为丈夫分忧。

他们的儿子上托儿所后,每天需要人接送。有一次,他们同时在单位加班,等刘继红赶到托儿所时,其他孩子早被接走了,只有儿子孤零零地站在门口哭泣。从那一刻开始。刘继红萌生了一个想法:辞去薪水比罗京还高的工作,回家做“全职太太”。

“国脸”家里也有矛盾

为了帮助丈夫减轻工作压力,刘继红从来不让他做家务,而是给他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和他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即使自己心里有什么不愉快,也尽量不表露出来。有一次儿子病了,需要住院治疗。半夜里,罗京下班后赶到医院准备陪床。刘继红担心他在医院休息不好,影响到第二天的播音质量,坚决不让他住在医院。罗京体谅妻子,坚持要陪在儿子身边。刘继红就发火了,说如果罗京不走,她就带着儿子出院。罗京只好回家睡觉,心中对妻子充满感激。

然而,再美满的婚姻,也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当夫妻为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和争执时,有的夫妻大打出手,有的夫妻吵闹离婚,有的夫妻进行冷战。罗京却从婚姻中学会了“妥协”和“忍让”,他认为妥协不仅是为了“家和万事兴”,而且妥协里还潜藏着一种坚持,这种坚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坚定的决心——无论怎样,都要把事情做成;无论怎样,都要把日子过好。所以,他觉得向妻子“妥协”没什么不好。反而是一种疼爱老婆的表现。

有一段时间,罗京抽烟特别厉害。刘继红劝他少抽或者不抽,他总是“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表面上答应戒,背地里却偷偷地抽。有一次,他躲在卫生间里过烟瘾,被妻子发现了。刘继红责备他说:“你是播音员,怎么能这样不爱惜嗓子?”

罗京说他也知道抽烟不好,但就是戒不了。等他又想抽烟时,发现妻子已经把烟和打火机都藏起来了,就软磨硬泡求妻子“赏”一根烟。妻子说:“我也是为你的身体考虑啊,如果你的嗓子熏坏了,你的事业就完了。”罗京见妻子一点都不通融,就到处乱翻起来,刘继红非常生气。这时,恰巧罗京的一个朋友来串门,刘继红忙着端茶倒水,笑眯眯地和罗京说话,热情地招待罗京的朋友。那个朋友一点没有看出来他们刚刚争吵过。送走了朋友,罗京感动地说:“谢谢你,老婆。”一场争吵就这样化为无形。在妻子的督促下,罗京基本上戒了烟。

有一年冬天,两人为一件小事争执,性急的刘继红声音高了八度:“你到底要怎么样?”罗京害怕争吵伤了彼此的感情,主动避开妻子的火气,闷着头一个人走进了书房,老半天也没出来。半夜里,他出来一看,刘继红睡在了客厅里的沙发上。他的心里像被什么刺了一下,歉意从心底涌了上来。他怕妻子睡沙发着凉,于是轻轻走过去,俯在妻子耳边说:“你可以和我生气,可不能和自己的身体生气啊。以后再不能睡沙发了,我会心疼的。”此后。他们夫妻之间形成了几条不成文的规矩:吵架不过夜,女士不许睡沙发,有什么想法要相互坦诚地交流沟通。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罗京对婚姻有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觉得,夫妻要和谐持久,就要学会给自己搬梯子、找台阶,否则等闹僵了,一个东一个西,那还过什么日子呀!其实,夫妻之间闹点矛盾,哪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只要一方肯退一步和让一点,婚姻就会奏出和谐的乐章。

罗京“出得厅堂,下得厨房”

生活中,罗京和刘继红的性格可谓天壤之别,刘继红是感性罗京夫妇中的感性,而罗京是理性中的理性。有一次,他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刘继红看到一些漂亮别致的贺卡,觉得能代表自己的心声,她还没想好送给谁就买了一堆回家。罗京却从来不注重形式,偶尔回家会拎一袋子菜或是点心,但很少带回来一枝玫瑰。刘继红为此常常抱怨,觉得丈夫不会浪漫和甜言蜜语。在妻子看来,很多时候,丈夫的一句温情体贴的话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罗京偏偏连一句“老婆,今天你辛苦了”的话也不说。天长日久,刘继红也习惯了丈夫的实在。在她看来,人的性格是统一的,不可能说一个人在这件事情上很感性,却在那件事情上很理性,恰恰是因为丈夫的过分理性,才使他在播音事业上一路辉煌。

有一次,刘继红身体不适,很少下厨房的罗京硬着头皮做饭。他忙活了大半天后,才端上了一碗面条,因为不懂得掌握火候,面条煮得分不清面和汤。刘继红吃了一口就放下了,眼睛酸酸的。罗京尝了一口,才发现味道又苦又咸,实在难以下咽。想到妻子病了都吃不到自己做的可口的饭菜,罗京心里特别难受,下决心跟妻子学做菜。如今,罗京可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了,他最拿手的菜是“玫瑰鲜虾”:先把虾仁炸好,然后起油锅把玫瑰花瓣放入,迅速炒几下,盛出后撒在虾仁上,玫瑰花保持着原先的色彩,衬在虾仁上非常好看。这道菜成了他的“保留节目”。

有妻如此,大丈夫夫复何求

多年来,刘继红一直在家做主妇,她也不是没有困惑。有一次,他俩应邀参加一个圈内聚会,看到罗京和几位女同事侃侃而谈,看着那些职业女性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她却插不进话,心理顿时严重失衡。恰在这时,她无意中听到有人在窃窃私语:“那是罗京的老婆吗?怎么那么沉默啊!”她二话不说,起身就去了洗手间。罗京知道妻子心里委屈,马上追了出去,好言好语劝慰一番,她才转忧为喜。

经历这件事情以后,罗京决定帮助妻子重新找回自我和自信。2007年7月,他陪妻子去母校报名,学习媒介经营管理。刘继红忙起来以后,罗京承担了大部分家务。

因为工作需要,罗京经常去世界各地出差。工作之余,他会喜滋滋地去逛古董和家具店,看中后就打电话告诉妻子,或是拍成数码照片传给妻子看。妻子如果满意,他就会买下来,然后托运回国。他们的家里,算得上是世界级的“精品屋”了:巴洛克式繁复饰边带有奢华气息的大镜子下,是北欧式简朴的布艺沙发;典型维多利亚时代的玻璃柜门书橱旁,是洛可可风格柔媚气质的躺椅长榻;还有线条硬朗方正的明清式家具、中国古典条桌和橱柜……美丽的家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它们凝聚着罗京夫妻的岁月深情,融会着他们的甜蜜情感。

2007年5月,网上流传着一份“央视著名主持人月薪排行榜”,罗京位居第一名,月薪达28万元,水均益和鲁健并列第二,每月26万元。不久,又有传闻说罗京将被新人取代而面临“下课”危机……每一次,罗京都将这些传言告诉妻子,流露出郁闷和无奈。

妻子每次都安慰他说:“因为你是名人,老百姓才特别关注你,你不要管这些,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有妻如此,罗京备感安慰。他常常想:有这样贤惠明理的妻子在身边相伴,大丈夫夫复何求?

儿儿子捧着遗相子罗疏桐,1995年生人。

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罗京之所以给爱子取名“疏桐”,这缘于他特别喜欢的一首唐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罗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梧桐树的枝干挺拔高远,长大以后成为品格高洁的人。

获得荣誉

中央电金话筒视台授予罗京“中央电视台优秀播音员、播音主持艺术家”称号。

2002年度“优秀播音员主持人” 

2003年度“优秀播音员主持人”

2005年度“优秀播音员主持人”

央视2006年度“优秀主持人播音员”

央视2007年度“优秀播音员主持人”

2009年11月14日,2009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盛典在北京电视台大剧院举行。

罗京被追授2009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终身成就荣誉。 

人物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