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秀站>玩物志>收藏>

寿山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收藏 阅读(1.41W)

伴随茶叶和茶道而生的是茶文化,伴随玉石开采和使用而生的是玉石文化。寿山石虽然从开采到现在,仅仅只有1500多年的历史,不似茶文化与玉石文化那般源远流长,但时间虽短,却丝毫也没有影响寿山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依然形成了灿烂且丰厚的寿山石文化。下面,我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寿山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寿山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一、寿山石文化的兴起与繁荣

要说寿山石文化,就得先说寿山石。寿山石的产地是福州,它的开采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1500多年,但寿山石的形成却是在距今约2.3~0.7亿年的中生代时期,那时候的福州曾出现过非常大的地质变革,致使火山频频喷发,岩浆不断流出地表,使得福州具备了得天独厚形成寿山石的地质条件。岩浆中所含的大量酸性气液将周围岩石中的铁、钾、钠、镁等杂志淋失,只留下了硅、铝等较为稳定的矿物元素,这些残留下来的矿物元素在新的条件促使下,要么重新结晶成矿石,要么沿着岩石裂隙凝结晶化,形成了色彩斑斓、瑰丽多姿的寿山石,可谓是“天赐瑰宝“。

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福州曾经是“人迹不至,舟车不通”的蛮夷之地,至晋代,也仅仅只有8000多户人家而已。后来,“晋永嘉末,中原丧乱,士大夫多携家入闽”为了躲避战乱,许多中原人才渐渐来到福州,安家置业。他们的到来,给福州这块蛮荒之地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寿山石的开采也因此方才开始。

寿山石开采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虽然未有定论,但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寿山石雕“石猪”是从一座南朝墓葬中出土的,因此,人们都相信寿山石的开采和利用在南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寿山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第2张

 

唐代的时候,国家昌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达,佛教也发展到了最高峰。说起佛教,大家肯定想到了人们赋予福州的一个称号“佛国“。没错,佛教的鼎盛发展大力推动了寿山石文化的发展,在寿山石文化中,一部分与佛教息息相关,可以说佛教在寿山石的流传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寿山石发展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时,寺庙香火鼎盛,僧侣众多,为了修行和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僧侣们常常会去耕种或者汲水,因而发现了寿山石,又见寿山石十分温润,甚是可人,便常常寻找寿山石,然后雕琢成佛像、念珠、香炉等佛教用品,或供寺院使用,或赠与香客。于是,寿山石制品随着香客渐渐流传了出去,并传名于世。元明宋以来,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寿山石的利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直到清代,才开始真正繁荣起来,身份也逐渐高贵,或为天子的赏玩、御用之物,或为达官显贵家中摆放之物。那个时期,寿山石雕精品良多,件件工艺精湛,设计独具匠心。其中最为出众着估计要数乾隆皇帝的那一方” 田黄三联玺“。

寿山石文化就是在寿山石的开采、雕刻和交流中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并且自成一体,以独特的意蕴,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寿山石文化。寿山石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涵盖面也非常广泛,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都可以寻到寿山石 的身影,一方面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对寿山石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寿山石文化也反过来丰富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锦上添花,可谓是相得益彰。无论是在地质、化学、物理、书画、篆刻、文学、文化或是民俗等等众多领域,寿山石文化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寿山石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更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寿山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第3张

 

二、寿山石文化与儒、释、道的结合

大家都知道,中华传统文化深受儒、释、道的影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寿山石文化,亦是深受儒、释、道的影响,并且大放光彩。

从佛教来说,佛教的兴盛,寺庙的鼎盛,使得寿山石流向了四面八方,为寿山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点在上文中已经详细诉说,这里就不再赘述。因此,也可以说寺庙僧侣是寿山石文化早期的拓荒者。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佛教题材的寿山石雕刻品不胜枚举,如观音、弥勒、罗汉、达摩等等,不可谓不多也。

从道家来说,道家主张顺乎自然、天人合一,讲究“道法自然“,这与寿山石雕刻所讲究的”因材施艺“和”因料取材“可谓是异曲同工,充分体现了道教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寻觅天道机趣圆融纯美的意境”。由此可见,寿山石文化与道家哲学思想的关系不可谓不密切,甚至可以说深受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并且融会贯通的运用于寿山石雕刻中。

说完了佛与道,再来说说儒。寿山石素以石质温润、易于刀攻而闻名,是著名的印章石材,因此,寿山石与传统的篆刻艺术便就此结下了千百年的不解之缘,镂空雕、链雕、薄意雕等等雕刻技法的演进,各种各种钮饰的出现,不仅为寿山石文化填写了辉煌的一页,更丰富了寿山石文化的底蕴。此外,寿山石历来便被众多文人雅士所赏识,为寿山石留下了诸多著作与诗词,这一点我将在下文中详细讲解。
 

寿山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第4张

 

三、寿山石相关历史著作与诗词

与“茶文化“和”玉石文化“留存下来的卷帙浩瀚的文字典籍相比,寿山石文化相关的文字资料及著作就显得单薄了许多,就拿被称为早期研究寿山石文化”双壁“的清代著作《观石录》和《后观石录》来说,两部著作加起来也不过寥寥六千多字,仅仅对寿山石的简单分类和区区近两百件寿山石作品进行了记录、描述和评价。虽然这两部著作顶多只能算作是带有赏玩性质的文化随笔,但却标志着文字记录寿山石文化的真正开始。若要论较为完整全面且理论性较强的寿山石文化著作,还要数龚纶的《寿山石谱》,全文一万多字,对寿山石的产地、品质、雕刻等作了系统的讲解和评价。

此外,还有卞二济《寿山石记》、张宗果的《寿山石考》、潘主兰的《寿山石刻史话》、陈石的《寿山石雕艺术》、陈子奋的《寿山石印石小志》、施宝霖的《印钮艺术》、方宗王圭的《寿山石志》和《寿山石全书》,以及陈石和王植伦合著的《寿山石文化》等,都对寿山石做了一定的记载和评价,是寿山石文化中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是寿山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寿山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第5张

 

在诗词歌赋上,虽然也不能与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和“玉石文化”相比,但也留下了许多描写寿山石的瑰丽诗篇。如清代黃任的《寿山石》“俪白妃青又比紅,洞天生長小玲珑。怡情到老同燕玉,好色于君似國風。神骨每凝秋澗水,精華多射暮山虹。愛他冰雪聰明極,何止靈犀壹點通。”;如清代杨仲愈的《寿山石》“壽山有美石,貴並玉連钰。光芒脂潤澤,文理花斑駁。物玩當珍飾,鄭重列帷幄。豪家爭購取,百金不盈握。遂今幽岩中,日日事追琢。諒無世俗寶,焉似在山璞。”;再如清代朱彜尊的《寿山石歌》“無諸城北山青嶄, 近郊壹舍無楓杉。中間韫石美如玉, 南渡以後長封緘。是誰巧搰蚯蚓窟, 中田忽發蛟龍函。剖之斑璘具五色, 他山之石皆卑凡。我昔南遊玩塘市, 對此不覺潛今鹹欠。時楊老善雕琢, 鈕壓羊馬麏鹿加麙。兼金易置白藤芨, 不使花乳求休攙。今來賈索尚三倍, 未免瑕漬同梅黬。其初産自稷下裏, 後乃深入芙蓉岩。菁華已竭采未歇, 惜也大洞成空嵌。非無桃紅艾葉綠, 安得好手來镌劖。桂孫見之不忍釋, 裹以黃葛白蕉衫。伏波車中載薏苡, 徒令昧者生譏讒。況今關吏猛于虎, 江漲橋近須抽帆。已忍輸錢爲頑石, 慎勿輕露條冰銜。”等等,这些诗词不仅纷纷展现了人们眼中寿山石的美丽和魅力,更体现出了文人墨客对寿山石的喜爱和欣赏之情,是寿山石文化中流光溢彩的华丽篇章。
 

寿山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第6张

 

四、寿山石文化的传承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跟着繁荣了起来,寿山石投资收藏渐渐热了起来,从而推动了寿山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如今,在各大拍卖场所和古玩市场,都可以看到寿山石的身影,小到印章,大到雕件,无所不有。每一件寿山石作品都凝结着设计者的无限创意,体现着雕刻师傅精湛的雕刻技艺,承载着深厚的寿山石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件单纯的收藏品,而是一种文化载体,是历史的缩影。它就像是一本书,一本值得让人认真品读、细细解读、用心欣赏的好书。

寿山石文化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学问。相信在那些寿山石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寿山石雕刻师傅、寿山石收藏者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寿山石文化会谱写出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明天。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为您提供的寿山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的珠宝知识吗?请点击收藏知识。更多寿山石知识尽在本站收藏知识寿山石专区:http://http:////sc/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