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秀站>生活常识>家居生活>

手机辐射有哪些

家居生活 阅读(6.71K)

手机辐射有哪些,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不论吃饭睡觉,还是上厕所,总得玩一玩手机,否则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那么现在分享手机辐射有哪些?

手机辐射有哪些1

手机辐射是指电磁波在手机中传输的信号,手机辐射对人体有一定危害。若人们长期将手机放在枕边,可能会影响皮肤健康,还会影响深度睡眠等。

1、影响皮肤健康:

如果长期接触手机辐射,有可能会导致皮肤发黄,还可能导致局部色素沉着等。另外,局部皮肤长期受到手机辐射影响后,角质层不能及时代谢,可能会导致皮肤粗糙,从而影响皮肤健康;

2、影响深度睡眠:

在睡觉前使用手机的人,可能会比普通人更难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且深度睡眠时间也可能会有所缩短。主要是因手机辐射可以刺激脑部的应激机制,使人们的警惕性和注意力都得到提高,因此会影响深度睡眠;

3、其他:

若人们长期将手机放在枕边,此时手机距离头部较近,手机辐射积累,则可能会对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会引起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手机辐射有哪些
  

每天接触手机“有害”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索手机辐射是否致癌。研究纳入13个国家的万余名受试者,其中包括2765例脑胶质瘤、2425例脑膜瘤、1121例听神经瘤、109例腮腺恶性肿瘤和7658例正常对照者。最后的研究结论是:使用手机并未增加罹患上述肿瘤的风险。

目前仍无科学研究证据证明,每天接触手机对人体有害。说手机“有害”,主要是源于对辐射的担心。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摄氏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它们的`本质都是电磁波,区别在于频率和波长不同。

电离辐射频率高,波长短、能量大,能够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状态中释放电子,使物质产生电离,从而在穿透人体组织的时候破坏DNA、杀伤细胞、造成机体损伤,同时存在致癌风险。常见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

非电离辐射波长长,频率和能量较低,不会导致物质原子或分子电离。生活中常见的产生非电离辐射的包括微波炉、无线WiFi、手机、雷达、电视、电脑等。非电离辐射不会杀伤细胞或破坏DNA,而是产生热效应,这和晒太阳导致体温升高是同样的原理。

打手机时辐射“骤增”

打手机时人体受到的辐射,的确比不用手机时要强,但这种辐射仍然是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的频率是我们日常接触的非电离辐射的106倍至1010倍以上。所以,即使接打电话时手机辐射量有增大,但距电离辐射还很遥远。举例来说,手机放身边不用时的辐射量,相当于我们用棉花条敲一下胳膊,肯定不会导致骨折;而接打电话时的辐射量,相当于棉花条敲几十下甚至几千下,也同样不会导致骨折。

睡觉时将手机放在枕边,究竟有没有健康风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研究结论。而且,出于伦理方面的考虑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准确的研究结论恐怕也难以获得。

不过,非电离辐射量会随着辐射源与身体距离的增加而锐减。如果把手机放远一点,距离头部50厘米以上,那么辐射量就微乎其微了。

手机辐射是“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下设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包括手机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划定为2B类致癌物。

2B是什么概念?即射频电磁波与癌症的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证据并不充分”。其实,同属2B类的致癌物还有我们熟悉的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腌制、熏制后的肉类致癌级别则升至2A类。由此可见,打手机比撸串、吃烤肉的致癌风险小多了。

事实上,即便是有明确致癌风险的电离辐射(1类致癌物),在生活环境中也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呆在家里不出门,也会时刻受到宇宙辐射及建筑材料的辐射。就连我们每喝一次水、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极微量的辐射剂量。

“射频电磁波致癌”是世卫组织出于谨慎做出的推测,并不代表一种已知事实或结果。

手机辐射有哪些2

长期使用手机会致癌?

现代人24小时手机不离身,辐射成了一个潜在的隐患。为了验证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科学家进行了实验。

西班牙巴塞罗那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于2011年的实验中发现:

使用手机最多的人中,有20%的人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增加1.91倍,脑膜瘤的风险增加2.01倍;而20岁前就开始使用手机的人,患脑瘤的风险也会增加。

但是这项实验并未对使用手机的时间长短进行明确计量,结果是否存在普遍性尚未可知。

为了进一步探索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瑞典癌症专家莱纳特·哈德尔于2015年再次展开研究,结果发现:

使用手机长达15-20年的人比使用手机仅1年的人,患胶质瘤的概率高2倍;除此之外,连续使用手机超过25年的人,比使用手机不到1年患胶质瘤的风险高3倍。

这些实验结果总结起来,意味着常规使用手机并不是诱发脑瘤的因素,但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因此,手机辐射也成为“可疑的致癌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CR)将包括手机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定义为2B类致癌物。

于是,很多人就默认了手机辐射致癌的说法,不建议睡觉时将手机放在枕边,也不建议长时间玩手机。

手机辐射有哪些 第2张
  

什么是辐射?手机辐射是否属于有害辐射?

辐射通常指场源发出的电磁能量中一部分向远处传播不再返回,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的现象,例如光辐射和热辐射。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273.15摄氏度)以上都会产生辐射,它几乎无处不在。所以,辐射实际上就是能量的另一种称谓,也是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之一。

很多人认为手机辐射致癌,主要是受到了核辐射的影响。但是,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者以紫外线的波长为分界线。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指的是波长小于100nm(纳米),频率比紫外线高,能够坏人体组织或DNA,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包括核辐射、宇宙射线、X射线、γ射线等;

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波长大于100nm(纳米),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红外线及部分紫外线等,能够将能量转化成温度,对人体的伤害除了物理烫伤外,其它的可以忽略不计。

手机辐射指的是机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时所产生的电波,靠SAR值来衡量,无线通信频率普遍小于10 Hz,移动通信的频率则在600M-4000MHz之间。

所以,手机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并不是有害辐射。

手机辐射到底有多大?在哪些情况下辐射会增强?该离多远呢?

为了验证手机辐射大小,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发现:

手机充电时,距离手机5厘米附近的辐射值接近于1微瓦/平方厘米;距离手机10厘米附近的辐射值为0.17微瓦/平方厘米,而20厘米处的辐射值在0.08~0.09微瓦/平方厘米之间;

也有网友实验发现,苹果手机待机时的辐射为17.1微瓦/平方厘米,通话时则为93.1微瓦/平方厘米。

从这些数据来看,手机辐射其实比家里的.其它电器辐射还要小。

目前还没有权威的数据明确表明手机距离头部多远最为合理,但辐射是随距离增大而递减的,有研究称,手机和人之间的距离为50厘米时,辐射影响微乎其微。

不过,个别情况下手机辐射会增大。

信号越弱,辐射越大:

手机上的信号指示指的是手机它能够从基站接收到的信号强弱,信号差时手机会提高功率“联系”基站,辐射也会增强。

接通电话的瞬间,辐射就会增强:

一般来说,手机在通话时的辐射要比待机状态强,特别是接通电话的瞬间,因为需要调整语音和信号;

手机在拨出号码但而尚未接通时,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达到最大值。

但不管多大,对人体的伤害都可以忽略不计,最多就是温度升高。

过度玩手机的真正危害

英国一家研究机构用11年时间分析了21个研究专案的数据,发现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也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孕妇暴露在基站辐射环境下,会增加新生儿罹患白血病的风。

但是,这并不代表手机对人来说完全没有危害性。

手机辐射对人类的影响需要考虑到比吸收量和比吸收率,主要与照射区域面积大小、时间长短等有关。

这种影响并不体现在细胞变异等现象上,而是因热量传递而造成的物理烫伤及其它现象,这才是过度玩手机会带来的真正危害,大家应该有所警惕。

手指弯曲:

长时间用一只手玩手机,手指可能会发生弯曲,或者留下一些难以消除的印记。

颈椎问题:

经常玩手机的人最容易出现的就是颈椎问题,每低1°,颈部和关节的压力就会增加;

低头15°时,颈部负重约为12kg;低头30°时,颈部负重约为18kg,低头60°则相当于负重27kg,颈部或脊柱弯曲是迟早的事。

安全问题:

许多人为了玩手机而熬夜,走路或坐车都在刷手机,除了会影响身体健康外,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视力损害:

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眼睛会感到疲惫,造成视力损伤,现在很多青少年戴眼镜,大部分是不科学合理使用手机或平板造成的。

总而言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手机辐射列入2B类致癌物,并不能够说明它一定致癌,大家常见的咸菜、汽油、沥青、银杏叶提取物都在其中,它所产生的热效应就和太阳照射人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