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秀站>人文素养>育儿经验>

我们应该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激的心!

育儿经验 阅读(1.54W)

妈妈,这个六一儿童节送我什么新礼物?”、“妈妈,六一儿童节我想要一个和隔壁明明家一样的遥控飞机行吗?”、“妈妈,我还想要那个……”六一儿童节带着美丽的笑容来临了,当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父母,你是接受还是拒绝?你怎样能让孩子懂得感激而不是一味要求,怎样让他们了解,最值得珍惜的不是五光十色的礼物,而是亲人,是快乐,是爱。

我们应该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激的心!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很多父母都会精心为孩子选购节日礼物,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在家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然而由于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久而久之,孩子们便对各种各样的爱习以为常,并认为是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懂回报;只知道享受,不知道感激。甚至有些孩子在每一个节日都理所应当地向父母索取礼物,如果没有达到目的就大为不满。

毫无疑问,孩子喜欢礼物。然而作为父母,最应该送给孩子的礼物是一颗学会感激的心。希望孩子可以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有一颗感激的心,教给孩子学会珍惜身边的爱,而不是迷失在这个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里。

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激的心呢?方法有很多,但是都需要持之以恒。

让孩子感受缺失和满足。对于刚刚出生的孩子,爸爸妈妈会一听到哭声就去照顾他,让他感到满足和安全。但是如果到了五六岁还这样,孩子可能就会觉得父母给自己的一切照顾是应该的,自己想要什么就是什么。此时,体验缺失、体验挫折是他们需要开始学习的内容。例如当孩子玩完玩具不收拾的时候,可以先不管他。等他下次找不到玩具焦急的时候,再帮他找出来,一来可以让孩子体验缺失,二来可以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另外,父母要让孩子在生活的物质条件上有些不足,也不要提供最好的享受。这种些许的匮乏感,会激起他珍惜物力与福分之心。

给孩子树立榜样。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榜样对于孩子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经常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细心地照顾爷爷奶奶,孩子也可能会学着给爸爸妈妈倒茶,学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他能经常听到其他人施恩和报恩的故事,他也可能会照着做。因此,爸爸妈妈的以身作则和感人的故事都能帮助孩子形成感恩观念,并付之以行动。

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成长。自我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孩子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物,从而理解身边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学会感激和关心别人。有过扮演家庭成员经验的孩子更能对父母产生感谢,更愿意帮助爸爸妈妈;经常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帮人者和被帮助者,都会让孩子更愿意去关心他人。因此,鼓励孩子多进行角色游戏,并在游戏中指导孩子学会感激和帮助他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另外,父母还需要学习在节日里如何处理礼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参考一下西方父母的做法。美国心理专家建议,如果父母们知道孩子将从亲戚那里得到很多礼物,那么他们完全可以考虑减少自己在送给孩子的礼物上的开销。玛丽。夏洛克是《与孩子简单生活》一书的作者,她建议在过节时用游戏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礼物馈赠:每个人都带一个包装起来的礼物,可以是二手的或者便宜的。每人抽取号码,可以在一堆礼物中选择一件,也可以选择别人已经打开的礼物。或者,也可以考虑用自己制作的礼物代替买来的礼物,比如相册、镜框、孩子唱歌表演时的录像带等等。

每次孩子向你索要礼物时,你就告诉孩子:“把它写下来,列成一个愿望的单子。”随着节日的临近,孩子会给你一个愿望的清单。你也许有能力购买孩子愿望清单上的所有物品,但这并不是问题所在。从幼年起,孩子往往从电视和朋友那里得来一种观念,认为拥有最新最好的玩具会让他们更快乐,更受欢迎。“孩子索要东西是种情感需要―――需要被接受、被喜爱,或者成为群体的一员。”心理学家说,“所以你需要让你的孩子了解:他是怎样的人与他买了什么或拥有什么没有任何关系。讲明白这个道理的最好的方法是示范,你自己做事或者评论他人的时候千万不要物质至上。”

也许年幼的孩子发现,他从父母那里索要不到的礼物,每次都能从祖辈那里得到。于是,他会直接找爷爷奶奶要玩具,通常都能得到。在某种程度上,老人容易溺爱孩子,但这不能以牺牲你要灌输给孩子的价值观为代价。你要对老人的礼物表示感谢,同时表示,你愿意你的孩子不把任何得到的东西都视为理所当然。对你的父母你也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从小你们就教育我要节俭。现在我希望教给孩子同样的美德。”

另外,要鼓励你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活动,比如在院子里玩捉迷藏游戏,或者翻看以前的照片,这些都不需要买什么东西。“孩子最想要的是家人的陪伴、关注和爱。”心理学家说,“礼物不会长久,但回忆却会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