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秀站>人文素养>美文阅读>

眼睛细节读懂人的内心世界

美文阅读 阅读(3W)

眼睛细节读懂人的内心世界,在心理学上,一些人的真实感情会通过面部细节表现出来,表情并不代表人的真实内心感受,看一下他的面部细节就能知道,下面分享眼睛细节读懂人的内心世界。

眼睛细节读懂人的内心世界1

1睁大眼睛

睁大眼睛蕴含了多种不同的含义,具体取决于脸部的其他特征:睁大眼睛的同时眉毛高耸和脸颊凹陷,可能表示恐惧;睁大眼睛时扬起眉毛并面带笑容,表示幸福和颇感兴趣;睁大眼睛迅速一瞥后就回到正常神色,则表示惊讶。

2眼睛左顾右盼

一些专家认为,人在说谎时,眼睛会先向上看然后向右看。根据人们处理信息的不同,眼睛会朝特定的方向看。眼睛左顾右盼不一定是在说谎,只表明他在处理信息。

3瞳孔变大变小

人们可以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但不能控制瞳孔,它能告诉别人你的喜好。研究表明,当你看到喜爱的人或物时,瞳孔会放大,看到不喜欢的人和物时,瞳孔就会缩小。当我们感到紧张时,瞳孔也会收缩。它是人类固有的生理现象。

眼睛细节读懂人的内心世界
  

4眯着眼睛

当人们觉得一些事物让他们感到恶心或反感时,或感觉自己被错误的指责时,他们的`反应就是眯起眼睛。眼睛眯缝得越严实,厌恶感就越为强烈。

5扬起眉毛

当人们感到快乐和满足时,就会扬起眉毛。这种面部表情表达了一种积极的情绪,临床上患有抑郁症的人是不会表现出这种行为的。

6眨眼速度

人在说谎或处在压力状态下时眨眼速度非常快;在放松情境下(例如阅读、做白日梦和用电脑工作时)眨眼的速度会放慢,通常每分钟眨眼在8~21次之间。

7遮住眼睛

如果你想请朋友帮忙,他们在做出同意的回答时揉了揉眼睛,表明你的请求让他难为情了。这种肢体语言被称为遮住眼睛。先天失明的孩子如果听到不喜欢的事情,也会遮住自己的眼睛。

8眼皮抽搐

眼皮抽搐是眼睑痉挛所引起的,可能表明人们承受了压力或患有某种疾病。

9目光呆滞

当你向听众讲故事时发现他们的目光呆滞了,听众很有可能处于精神游走状态,表明他们感到厌烦。如果在与异性约会时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清楚地表明你没戏了。

10眼神交流

一个人看着你的眼睛说话并不一定是准备告诉你真相。当人说谎的时候,更多的眼神接触是想探明你是否相信他。此外,盯着其他人眼睛看的时间长度也与社会文化有关。

其实透过眼睛我们能看到人的复杂心理状态,当大家判定一个人是不是说谎时也可以看着他的眼睛,他的眼睛应该是一定在盯着你,想让你相信他。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的人际交往非常有用,电视剧里的那些读心术并不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希望大家能利用好这些读心术。

眼睛细节读懂人的内心世界2

教你如何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

1、有耐心:老人家一般都比较唠叨,一点点事可以说很久,你不要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要耐心地去倾听老人的话。

2、用心交流:你的眼睛要注视对方眼睛,你的视线不要游走不定,让老人觉得你不关注他,同性间可以摸着对方的手交谈。

3、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你的亲切感。

4、位置: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或远距离跟你说话,那样老人会感觉你高高在上和难以亲近的,应该近距离弯下腰去与老人交谈,老人才会觉得与你平等和觉得你重视他。

5、了解情况:要了解老人的脾气、喜好,可以事先打听或在日后的相互接触中进一步慢慢了解。

6、话题选择:要选择老人喜爱的话题,如家乡、亲人、年青时的事、电视节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欢的话题,也可以先多说一下自己,让老人信任你后再展开别的话题。

眼睛细节读懂人的内心世界 第2张
  

7、应变能力:万一有事谈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绪有变时,尽量不要劝说,先用手轻拍对方的手或肩膀作安慰,稳定情绪,然后尽快扯开话题。

8、真诚的赞赏: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老人家就象小朋友一样,喜欢表扬、夸奖,所以,你要真诚、慷慨地多赞美他,他就高兴,那谈话的气氛就会活跃很多。

父母的一辈子有一大半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我们的身上,当父母老了我们应该有耐心耳朵用心与老人交流,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和老人接触,应该近距离的和老人交谈,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来与你交谈。

了解老人的脾气、喜好,选择老人喜爱的话题。如若在交谈时,老人情绪有变,要稳定他们的情绪,然后尽快扯开话题。经常的真诚的赞美老人,夸奖、表扬他。我们要注意以上几点,这样我们就能更容易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

眼睛细节读懂人的内心世界3

眼神的这些秘密,你了解吗?

另外,眼睛的清浊如何,也折射出人的心理活动特征。经常表现为睡眼惺忪的人,看起来就是一副傻相;而表现为眼睛雪亮,目光炯炯的人,自然显得聪明伶俐。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果内心有什么欲望或情感,必然会表露于视线上。因此,如何透过视线的活动了解他人的心态,对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眼睛感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感觉的70%以上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姐妹三怪人,外人只要一接触其中一位名叫梅德莎的眼光,便立刻化为石头。这个神话故事充分说明了眼神的威力。

以品尝食物为例,我们绝不会只靠味觉,而是会同时注重食物的色香,以及装盛方式或排列方法等,这些都是视觉影响心理的现象。假使我们在阴暗的房间里用餐,就是知道那是美味佳肴,也会产生不安的感觉,使我们无心品尝,甚而胃口大减。

反之,在整洁、明亮、灯光柔和、食物装盛器皿精致的餐厅进餐,就会使人产生良好的就餐情绪。可见,视觉位居五官之王,足以支配其他的感官。的确,从医学角度看,眼睛是人类五官中最灵敏的,其感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感觉的70%以上。

对于眼神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也曾做过精辟的阐述,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非焉。这说明眼睛是判断人心善恶的基准。

一个人被别人看久了,会觉得被看穿内心或被侵犯隐私权

对方是否在看着自己,亦即有无视线接触,说明对方是否对自己有好感或兴趣等。如果对方完全不看自己,便是对自己不感兴趣或无亲近感。相反,当我们在路上行走时,发现陌生人一直盯着我们,必定会感到不安,甚至会觉得害怕。

不相识的人,从彼此视线偶然相交的时候,便会立刻移开。这是由于人们觉得,一个人被别人看久了,会觉得被看穿内心或被侵犯隐私权。

当我们在等公共汽车或站在影剧院卖票口排队买票时,多为背向后面的人,这种表现为人们所司空见惯,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往前进,也是为了避免同不相识的人视线相交。但也有面对面者,这些人多为朋友、夫妻、亲人、恋人等。这些人会彼此默许自己的隐私权受到某种程度的侵犯,因此,他们偶尔会视线交错,便于相互言谈,心理沟通。

因此,我们可以判断:相识者彼此视线相交之际,即表示为有意进行心理沟通。

但若是这种情况发生在女人之间时,则具有不同的意义。因为,当女人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传递给对方时,多半会产生凝视对方的行为。

心理学家艾克斯莱恩等人曾做过人们对视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如果事先指示受测者隐瞒真意,在测试中,注视对方的比率,男人会降低,女人则反而提高。

男人在未接到指示的情况下,其谈话时间内有66.8%的时间在注视对方,但得到指示后,却只有60.8%的时间在注视对方。至于女人方面,在接受指示之后,居然能提高到69%的时间在注视对方。因此,当在公开场所遇见女人注视自己过久的时候,不妨认为她可能心中隐藏着什么,要注意她言不由衷的真相。

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其性格较为主动

一位名叫詹姆士?薛农的建筑家,曾经画过一幅皱着眉头的眼睛抽象画,镶于大透明板上,然后悬挂在几家商店前,其原意是想借此减少偷窃行为。果然,在悬挂期间,偷窃率大大减少。虽然并不是真正的眼睛,但对那些作贼心虚的人来说,却构成了威胁,极力想避开该视线,以免有被盯梢的感觉,因此,便不敢进商店内,即使走进商店里,也不敢行窃了。

人的视线活动方式,也反映着人的心态。一般认为,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谈话的人较为诚实,但不一定是自始至终盯着不放。

相反,视线的`移开,情况又如何呢?一般认为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其性格较为主动。另外,谈话中,有意处于优势地位的人,认为一个人是否能站在上风,在最初的30秒即能决定。当视线接触时,先移开眼光的人就是胜利者。相反,因对方移开视线而耿耿于怀的人,就可能胡思乱想,

以为对方嫌弃自己,或者与自己谈不来,因此,在无形中对对方的视线有了介意,而完全受对方的牵制了。正因为如此,对于初次见面就不集中视线跟你谈话的挑战型对象,

应特别小心应付。不过,同样是移开视线的行为,如果是在受人注意时才移开视线,那又另当别论了。一般而言,当我们心中有愧疚,或有所隐瞒时,就会产生这种现象。

眼睛细节读懂人的内心世界 第3张
  

对异性瞄上一眼之后,闭上眼睛,即是一种我相信你,不怕你

在火车上或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所有人的眼光几乎都会集中在她身上,但年轻的男性往往会很快把脸扭向一旁。他们虽然也非常感兴趣,不过基于强烈的压抑作用而产生自制行为。假使兴趣欲望增大时,便会用斜视来偷看。这是由于想看清对方,却又不愿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的缘故。

在交往活动中,通过观察人的视线方向,也能透视人的心态。在交往中,如果面对异性,只望上一眼,便故意移开视线的人,大都是由于对对方有着强烈的兴趣。

另外,行为学家亚宾?高曼通过研究认为:对异性瞄上一眼之后,闭上眼睛,即是一种我相信你,不怕你的体态语。所以,当看异性时,并不是把视线移开,而是闭上眼后,再翻眼望一望,如此反复,就是尊敬与信赖的表现。尤其当女性这样看男性的时候,便可认为有交往的可能。

性格内向的人,大都无法一直注视对方

当上级与下级讨论工作时,上级的视线肯定会由高处发出,而且会很自然地直接投射下来。反之,作为下级,虽然并未做任何错事,但视线却常常由下而上,而且往往显得软弱无力。这是由于职位高的人,总是希望对下级保持其威严的心理作用。

在交往活动中,眼睛位置移动情况的不同,其心态也大不相同。

但也有例外,这与职位高低无关,而是性格原因。美国的比较心理学家理查?科斯曾做过一种实验,让患有强度自闭症的儿童与陌生的成年人见面,以观测他面对成年人时间的长度。将成年人的眼睛蒙起与不蒙的两种情况相比较,发现儿童注视前者的时间,居然为后者的三倍。这就是说,双方眼光一接触,儿童会立刻移开视线。